濟州島、香港7日游
6月21日下午,隨著“海洋神話號”從上海外高橋泊位起錨,合作公司2011年旅游活動啟航了。公司全體員工攜部分家屬一百余人乘坐皇家加勒比郵輪“海洋神話號”作韓國濟州島、香港七日游。
天氣不是太好,霧鎖海面,能見度極低。站在甲板上,海風挾著水氣,濕人衣衫,四顧茫然。郵輪鳴著汽笛,穿霧而行。
22日中午,船靠濟州島。原本計劃在濟州島逗留至次日下午,但聞訊有臺風來襲,挪威籍老船長決定于當日午夜提前起錨避風。如此,第二天上午的自由活動被取消了。很多人對濟州島的烤肉垂涎已久。原以為這次能饕餮一番,大快朵頤?,F在美味成了浮云。但細想一下,還是如此最好。能在心中為“濟州烤肉”留下一份美好的思念。如果吃到了,其味也不過如此,可能很快就忘了。其實很多事物都是這樣,得不到才是最好的。旅游就是游不如聽,聽不如想。如濟州島旅游,聲名在外,譽為韓國的夏威夷。但真到身歷其島時,感覺也平平。中文大浦柱狀節理帶—因溶巖遇海水冷卻而形成的四方或六角的石柱,算是較有特色的地貌景觀。一簾落差僅有22米的瀑布,被冠名為天帝淵。韓國的上帝離他的子民們夠近的。藥泉禪寺,有個傳說:很久以前,寺里的老和尚病了,也不去求醫問藥,每天拜佛、喝寺后的一汪山泉,病居然好了。從此稱該山泉為藥泉,寺院也就名為藥泉寺了。至今寺側還有接引泉水的蓄水池,置有竹筒供人舀水喝。雖然山中泉水少污染,但終是生水,不喝為好。老和尚的病愈,也八成跟喝山泉無關,極有可能是為招攬香客,騙取香火錢而忽悠出來的。這老僧在今天倒可以和形形色色的養生大師有得PK。
郵輪為避臺風而提前起航,悠悠而行。直至我們下榻香港酒店,才在電視新聞中得知此次臺風名為米雷,在山東海域顛覆三艘漁船后越過黃海侵入濟州島。老船長還是明智的。海面上還是目光不能及遠,少了憑欄遠眺的樂趣。好在這艘長達264米,寬32米,甲板多達11層的7萬噸郵輪上,娛樂設施齊全,活動內容豐富多彩:演藝、電影、博彩、健身、游泳、迷你高爾夫、攀巖、氣派、圖書、網吧……。更有24小時供應的免費餐飲,到也不使人感到寂寞。途中,公司借座郵輪的皇冠酒廊舉辦一場自助式卡拉OK茶話會,在大海之中品著茶,嗑著瓜子,聊聊天,不時有人自告奮勇,獻上一曲。為旅游增添快樂的一頁。
濃霧終于散去,極目遠眺,水天一線,海水湛藍湛藍的,海面上偶見海豚跳跳嬉戲,四顧不見一桅一帆,一島一嶼,我們的郵輪成為浩瀚中的孤舟一葉,這才領悟到什么滄海一粟。但這還僅僅在近海中,到了大洋,又是如何?
起風了,海面上泛起白色的浪花。懂行的人說,浪花泛白,至少該是2米以上的浪高了。近看萬朵白花綻放,遠處望去,又好似無數白色的駿馬,昂首奔馳,氣勢磅簿。
船過臺灣海峽,洋面上能看到南來北往的船舶,漸行漸多。其實世上本只有兩艘船,一曰名。一曰利。所謂世上熙熙,只為名來,世上攘攘,只為利往。
有一、二島嶼,迎面而來,香港不遠了。
25日中午,船進維多利亞港。左為香港,右為九龍,兩岸高樓相對出,一艘油輪海外來,下錨天星碼頭。
香港自1882年被清政府割讓給英國,直至1997年才得以回歸。這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,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,祖國強盛了,港澳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。香港會議中心前的紫荊廣場上,有江澤民同志題詞的“香港回歸中國紀念柱”和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金色紫荊花,讓人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。
美麗的維多利亞港,千桅林立,百舸爭流。;兩岸大廈高樓,鱗次櫛比,街上車水馬龍,一片繁榮景象。登上太平山頂,漫步盧吉道,港九美景,盡收眼底。
香港廟宇不少,黃大仙廟,城隍廟,文武廟,天后廟……,但規模不大,多是獨進獨幢,沒有前庭后院。而且多路神仙共處一室,“擠擠”一堂。天后的右側坐著觀音,左側坐著呂祖,更是釋道雜處,就像香港本身就糅合了中西文化,共存共榮一般。誰叫香港地皮緊缺,住房緊張呢,哥們姐們就擠一擠吧。這樣也好,有事打個招呼挺方便,還可以香火共享。如果他們知道內地某些鄉鎮政府把辦公樓建成白宮,不知會做何感慨?
香港被譽為購物者的天堂,合作公司更不缺購物狂人。逗留香港的二天時間里,他們馬不停蹄,游弋在尖沙嘴、銅鑼灣、油麻地、深水鋪、中環、旺角、灣仔……,穿梭于崇光,海港城、卓悅、雅施、莎莎、龍城、百老匯、周大福……,徘徊在金銀飾品、家電數碼、服飾箱包,化妝美容、名表柜臺前,兩眼發光,一刷千金,滿載而歸。










|